杏彩平台客户端-小型植物

【研究设计(一)】常见的干预性研究

发表时间:2024-10-06 18:29:11 来源:杏彩平台客户端-小型植物


  完全的干预实验一定要具有随机、对照、干预、前瞻四个基本特征,若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,则被称为类实验,或自然实验(natural experiment)。

  在护理研究领域,干预性研究是最常见的研究类型之一,尤其是在探索某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症状、临床结局的改善效果时应用广泛。面对常见的临床问题,您经验性“好办法”、“金点子”,是否苦于未用科学方法论证有效性而被埋没呢?

  良好研究设计保证了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。因此,掌握干预性研究的基础原理及设计要点十分重要。本期“护理科研”将从研究设计的角度以【干预性研究设计要点】、【经典文献解读】两个版块带您get“干预性研究”。

  干预性研究(intervention study),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措施,并控制试验条件,如随机分组、根据研究目的设置合理的对照、盲法观测结果等,以探讨干预或治疗措施的真实效果。根据具体设计不同,可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。

 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(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,RCT):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,将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,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(药物、手术、生活方式改变、健康教育等),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,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测干预效果,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。

  根据PICO框架进行构建,对研究中涉及的患者(patient)或人群(population)、干预(intervention)、对照(control)、结局(outcome)四个方面做明确的定义。

  从目标人群中随机抽样或非随机抽样确定研究人群,制定纳入排除标准,符合规定标准且自愿参加试验的患者将进入下一环节。

  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,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有同等的机会进入两组。随机分组可平衡两组间各种已知、未知的混杂因素,来提升两组的可比性。常用随机方法有:简单随机,分层随机,区组随机和整群随机(见表1)。多种随机方法的组合使用也较为常见。

  是指在研究设计阶段采用某种方法隐藏分配序列,使其他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不能预测研究对象的具体入组情况,以防止可能的选择偏倚。常用方法有:中心电话随机化分组系统(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),按顺序编码、密封、不透光的信封(中小型随机对照试验)。

  干预的效应以结局变量来衡量。研究设计时就需要明确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的具体指标。主要结局指标是能够预测(疾病)临床结局的主要终点,如脑卒中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是致残率、死亡率。次要结局可考虑一些替代/次要终点,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。

  类实验(quasi-experiment):完全的干预实验一定要具有随机、对照、干预、前瞻四个基本特征,若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,则被称为类实验,或自然实验(natural experiment)。

  ②与已知的不给该项干预措施的结果比较。例如已知我国携带HBsAg的母亲发生乙型肝炎病毒(HBV)母婴传播的概率平均为40%~50%,在现阶段欲观察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,不一定要设对照组。

  虽然设立了平行对照组,但研究对象的分组不是随机的。如在社区试验中,并不是总能获得随机对照的,如对整个居民区人群实行预防,随机分组就不可能进行,可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另一个社区人群作为对照组。

  类实验常用于研究对象数量大、范围广而真实的情况不允许对研究对象作随机分组的情况。

  (1)干预性研究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两类,各有其优缺点。临床科研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、特定的研究条件灵活地选用科研设计的具体方案,而不是盲目地选择随机对照试验。

  (3)在开展正式试验前,可依据报告规范来整理研究思路、完善研究方案。随机对照试验:CONSORT清单,非随机对照试验:TREND清单,均对各研究设计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。

  (4)在正式试验前,应小范围的做一次预实验(pilot study),目的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,以免设计不周,盲目开展试验浪费人力、物力。